东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人工智能驱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

——以AI赋能为引擎,构建未来领军人才成长生态
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当下,东南大学作为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率先提出“AI驱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”,以软件工程专业为试点,通过学科交叉、产教融合、生态重构三大维度,打造兼具国际竞争力与社会适应力的复合型人才培育体系。该模式以“四力”(思辨力、学习力、创造力、领导力)为核心目标,构建了覆盖课程设计、实践平台、评价机制的全链条创新生态,入选教育部“人工智能+高等教育”典型案例,成为国内高校AI教育改革的风向标。
一、核心功能解析:四维驱动,重塑育人新范式
1. 课程体系重构:AI-MUST模型打通知识壁垒
东南大学独创“AI-MUST”(AI-Multidisciplinary, Universal, Specialized, Transformative)课程架构,形成“通识筑基-领域深化-跨域拓展-创新转化”四阶递进体系:
通识必修课:面向全体学生开设《人工智能通识导论》,涵盖AI哲学、技术原理与社会影响,培养基础认知;
专业核心课:设置《机器学习》《自然语言处理》《计算机视觉》等前沿课程,融入华为昇腾AI平台、OpenHarmony操作系统等企业级工具实操;
交叉选修课:开放“AI+医学影像”“AI+智慧城市”等15类跨学科课程模块,支持学生根据兴趣定制学习路径;
项目制课程:联合华为、微软亚洲研究院等企业开发“工业品云边端协同检测系统”“智慧农业管理平台”等实战项目,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。
2. 产教融合机制:双轨并行激活创新动能
通过“平台共建-项目共研-人才共育”三位一体模式,构建深度协同的校企生态:
联合实验室集群:与华为共建“昇腾AI创新实验室”,与蒙纳士大学合作“医疗影像3D重建实验室”,提供国际顶尖科研环境;
实战化教学场景: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库,如华为ICT大赛中的“OpenHarmony物联网开发赛”“高性能计算优化赛”,学生团队可直接参与产业级项目开发;
动态导师网络:聘请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、中科院专家等担任产业教授,形成“学术导师+企业导师+AI助教”协同指导体系。
3. 个性化培养路径:六次机会实现精准适配
突破传统专业限制,建立柔性化成长通道:
“0门槛”转专业:学生享有6次自主调整机会,包括大一大类分流、全校跨转、本硕博贯通等,适配率达92%;
拔尖特区选拔:开设吴健雄班(100%保研)、未来机器人班(本硕博贯通),通过动态考核机制选拔顶尖人才;
双学位矩阵:提供“会计学+AI”“医学影像+AI”等9个双学士学位组合,培养“X+AI”复合型能力。
4. 智能评价系统:数据画像赋能成长监测
依托自主研发的“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”,实现全周期能力追踪:
素养量规引擎:基于AI算法构建“数智思维-计算思维-设计思维-交叉思维”四维评价模型,实时生成个性化能力图谱;
虚拟学习社区:通过元宇宙技术搭建虚拟实验室,记录学生操作轨迹并分析技术短板,推送定制化学习资源;
动态预警机制:对学业风险(如代码质量下降、项目进度滞后)进行智能预警,触发导师介入辅导。
二、独特优势对比:三大创新领跑行业
相较于传统软件工程培养方案,东南大学模式展现出三大差异化竞争力:
1. 跨学科融合深度:破解“技术孤岛”难题
通过“领域大模型+知识森林”架构,将12个一流学科(如生物医学、交通运输)的知识体系嵌入AI课程:
垂直领域赋能:例如在《医疗影像分析》课程中,整合医学院CT成像数据库与计算机视觉算法,学生可直接参与三甲医院合作项目;
反向知识迁移:鼓励哲学、艺术学等文科生选修AI技术课,催生“AI治理”“数字文创生成”等创新方向。
同类院校中,该模式首次实现工科优势向全域学科的辐射渗透。
2. 实战平台能级:对接产业最前沿
构建“三级进阶”实践体系:
基础层:校内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配备量子计算模拟器、自动驾驶仿真平台等高端设备;
应用层:与华为共建“数字治理实战营”,学生可参与鸿蒙系统底层开发、6G通信协议优化等尖端课题;
创新层:设立“颠覆性技术孵化基金”,支持学生团队将竞赛作品(如全国机器人规划赛冠军方案)转化为创业项目。
近三年毕业生参与国家级项目占比达37%,远超行业平均15%的水平。
3. 生态支持强度:政策-师资-资源三位一体
动态进出机制:拔尖班实行“季度考核+末位流动”,保障竞争活力,淘汰率控制在5%以内;
师资“双聘制”:45%的教师同时担任企业技术顾问,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迭代;
全球资源链接:与新加坡国立大学、悉尼科技大学共建“AI联合学位”,学生可获双导师指导及国际实习推荐。
三、定义AI时代的教育新标准
东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探索,不仅重构了人才培养的技术底座,更通过“学科交叉化、场景实战化、评价智能化”的生态设计,为破解AI时代教育供需错配难题提供了系统性方案。该模式已辐射至全国32所高校,并输出“教学评智能体”“产教融合七步法”等标准工具,成为引领高等教育变革的“东大范式”。
如需获取完整培养方案、课程大纲及合作企业名录,可访问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官网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“东南大学本科招生”。